这个国庆假期,西安市临潼区的吴女士过得很是烦恼。丈夫的微信支付密码被11岁的儿子偷看了,之后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儿子发出近万元“红包”,全部买了手游装备。吴女士说,10月5日早晨,丈夫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缴费时他发现没带钱包,便想用微信支付。谁知一查竟发现最近自己微信红包发出去不少,每笔都是200元。
他很是疑惑:这几天没发过红包啊?随后吴女士丈夫通过银行查询,得知绑定在微信上的银行卡少了9200元。后来吴女士翻阅丈夫微信红包明细,发现从10月3日上午9时到5日凌晨近4时,发出47个每笔200元的红包,共9400元,竟全部发向儿子的手机。“老公说他只给儿子发过一个20块钱的红包,如果是儿子悄悄拿他爸爸的手机给自己发红包,那也得有微信支付密码啊?”吴女士说,“可能是发得太多,儿子收红包漏掉一个,第二天有一笔200元的红包退回来了。”吴女士立即找上六年级的儿子询问,他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说他在玩一款手机网络游戏“天天炫斗”,要钱就是在里面买装备。10月3日早上,他先让爸爸用手机给自己发了20块钱的微信红包,发送时,他悄悄看了爸爸输入的微信支付密码。
吴女士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揍了儿子一顿。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见到了手机微信交易明细,发现很大一部分钱都是在凌晨1时到3时及凌晨6时转出的,还有一部分是在中午操作的。吴女士无奈地说,“你看看这些时间,不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午休的时候”。吴女士说,他现在拿的是自家的钱,这要长大以后为了网游拿别人的钱怎么办?她说,孩子沉迷于网游,主要是家长没尽到监管责任,但开发软件的公司就没责任吗?为什么不设置年龄门槛?这么小的孩子玩这种网游,还要花这么高昂的费用,就没有单位来监管吗?昨日下午,吴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他是从四年级开始玩这款网游的,用QQ号登录就行,他的很多同学都在玩。
起初是不要钱的,后来需要通过升级装备去闯关,他这次为游戏充值买装备花了8900多元,他也知道拿爸爸的钱不对。看着一旁仍然生气的妈妈,他小声说:“以后再也不玩了……”对此,陕西乐友律师事务所主任贾永进律师和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良善均表示:2010年8月1日,文化部颁发的《网络网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游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交易;且需要用户有效身份证实名注册,有用户警示的说明提醒;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绑定与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等。赵良善表示,如果网游经营单位违反规定,文化行政部门可要求其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但对于用户起诉网游公司、要求退钱的民事诉求,目前可能不被支持,因为用户已经享用了公司提供的服务。一个孩子使用QQ号就能进入这款网游,说明它的门槛设置有瑕疵。贾永进说,男孩属于未成年人,却进行了近9000元的支付,显然超过了他行为能力的范围,应当是一种无效行为。不过还要确认他在进行网游时,使用登记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